|
检查不要走形式,要重有长久意义有实效
历次的检查都是专家根据事先设定的检查表,逐一检查,对问题进行评价.往往就事论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院感染管理面临的困境.比如专职人员的准入、他们的水平能力问题,专业结构、人员数额、专业培养、物质待遇,医院感染控制所需的投入等问题。专家一走,这些问题再也不会有人去关注。对于大多数医院,目前还没有主动去做好医院感染控制的机制,医院感染不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相反还可能增加效益。客观上,医院领导和临床医生没有切身体会到医院感染会让医院蒙受经济受损(医院感染爆发,被暴光毕竟是极少数),而预防医院感染要投入、要花钱,却没有相应的收取政策。这才问题的根源。
建议:
1、检查组检查结束提出改进意见后,应有进一步的追踪,看检查存在的问题是否都得到了解决。
2、对医院‘应该在院感控制上给予什么样的投入,应该有明确的规定。比如每床日投入多少。同时国家应该有配套的收费政策。
3、参加检查的人员应该更多的来自基层。卫生部的专家都是学者、研究人员,而实际上国内大多数医院的院感控制专业人员过去是护士,对他们的要求过高,等于没有要求。比如有很强研究性质的目标性监测,有多少医院能够开展?
4、应该更多的了解基层专业人员开展工作的困难,为他们提供更宽松的工作条件。比如,他们要承担给所有员工培训,谁来培训他们?他们为临床三班倒的人员培训时间怎么保障?教材从哪里来?他们提供的培训谁来验收? |
|